1. 基本情况:
桂林,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专业硕士招生方向:生物教育)。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短期访问学者,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2. 联系方式:
工作邮箱:guilin@gzhu.edu.cn
3. 教研和科研方向:
(1) 生物教育与改革;
(2) 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制备;
(3) 淡水鱼类生态与亲缘地理研究;
4. 教学:
主讲本科课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营养学》、《微生物实验》、《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现为“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广东省级示范中心”成员,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创业导师、广州大学创新创业特聘导师、广州大学创业孵化基金发起人之一。
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和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研究,包括课程教改、课程思政、在线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在内的教育工作,曾多次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
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广东省二三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赛一等奖和广州大学校赛一二三等奖;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被评为广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5. 主持教研和科研项目情况:
(1) 主持202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基金项目:基于“AI+大数据”的生物制药智慧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GDJ20240065),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2024.12.19,在研;
(2) 主持2024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面向生物医药产业的“广州大学-燃石医学”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2024KCJJD003),广州市教育局,2024.6.28,在研 ;
(3) 主持2024年广州大学人工智能赋能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项目:①以“智”提“质”——AI赋能生物制药课堂的智慧教学实践;②《AI+酶工程》,广州大学教务〔2024〕104号文,2024.6.28,在研;
(4) 主持2024年广州大学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制药产业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群(24CJRH12),广州大学教务〔2024〕92号文,2024.6.17,在研;
(5) 主持2023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工程教育认证” 导向下生物制药“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粤教高函[2024]9号),广东省教育厅,2024.1.24,在研;
(6) 主持2022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工科”视域下生物制药专业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2022JXGG013),广州市教育局,2022.8.17,已结题;
(7) 主持2021年度广州大学“课程思政”专项研究项目:“讲中国故事,立普世药德”——基于生物制药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体系的探索(广大教务〔2021〕220号文),广州大学教务〔2021〕220号,2021.12.31,已结题;
(8) 主持2021年广州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生化工程》,广大教务〔2021〕117号文,2021.7.12,已通过验收;
(9) 主持2021年广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类立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生物制药“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广大教务〔2021〕 57号),广州大学,2021.4-2023.4,已结题;
(10) 主持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的生物制药“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2021GXJK097),广东省教育厅,2021.1-2022.12,在研;
(11) 主持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专项研究课题: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的生物制药“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GBAJY-YB202006),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2021.1-2021.12,在研;
(12) 主持2019年度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与生物工程“创客”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融合(201912131)(穗教科〔2020〕1号),广州市教育局,2020.1- 2021.12,已结题;
(13) 主持2019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的生物工程智慧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GDJ2019063),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2020.1-2021.7,已结题。
(14) 主持2018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生物工程“创客”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改革(2018A083436)(粤教高函2018[191]号),广东省教育厅,2018.7-2019.12,已结题
(15) 主持2018年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课程与教学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生物工程“创客”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201709K55)(穗教高教〔2017〕45号),广州市教育局,2018.1-2019.12,已结题
(16) 主持2017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 OBE视域下的生物工程“创客”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粤教高函[2018]1号),广东省教育厅,2018.5-2020.5,已结题
(17) 主持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教育科研项目): OBE理念下的生物工程“创客”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2017GXJK139)(粤教科函[2018]64号),广东省教育厅,2018.1-2020.12,已结题
(18) 主持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生物工程“创客”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Y201745)(广大〔2017〕130号),广州大学,2017.6-2019.6,已结题
(19) 主持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GDJG20142264),广东省教育厅,2014.5-2016.5,已结题
(20) 主持2014年广东省实验室研究会基金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物工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GDJ2014067),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2015.1-2016.7,已结题
(21) 主持2013年度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CDIO理念下的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13JK133),广东省教育厅,2014.5-2016.5,已结题
(22) 主持2012年度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CDIO理念的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12A009),广州市教育局,2013.4-2015.3,已结题
6. 近年教研和科研成果(论文):
[1] 赖洁,叶树政,黄文炜,李斯迅,邓彬华,韩崇,龚剑,桂林(通讯作者),李强.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基因组Surve及线粒体基因组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25 ,56 (2):423-432(北大核心)
[2] 王凯丰,陈锭娴,刘兰苑,林胜跃,张杰铭,梁巍骞,李强,桂林(通讯作者). 东江水系大刺鳅线粒体基因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25(2):73-80
[3] 刘兰苑,郑鹏,周江伟,陈锭娴,王凯丰,林胜跃,李强,桂林(通讯作者). 光唇鱼属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25(1):81-86
[4] 基于生物成膜材料的液体创可贴基材的研究[J] . 梁金悦,卢子欣 ,洪雨薇,李强,桂林(通讯作者),轻工科技,2024,40(4):141-143
[5] 三角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分[J]. 李强,李文俊,韩崇,鲁同富,龚剑,桂林(通讯作者), 安徽农业科学, 2024,52(5):108-111,120
[6] Scree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ex-specific markers by NGS sequencing inSpinibarbus hollandi with implication of XY sex determination system[J] Chong Han; Wenwei Huang; Suhan Peng; Jiangwei Zhou; Huawei Zhan; Lin Gui; Wenjun Li;Qiang Li Aquaculture, 2023, 565:739147(JCR 1区)
[7]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32 SNP markers in Spinibarbus hollandi based on 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 (RADseq) Wenwei Huang,Jiangwei Zhou,Huawei Zhan,Yuying Zhang,Suhan Peng,Wenjun Li,Zusheng Yi,Lin Gui,Chong Han,Qiang Li. Conservation Genetics Resources, 2023,15:221–224(JCR 3区)
[8] 缩骨鲫 Cyt b 基因和控制区序列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J]. 李强,郑鹏,黄文炜,彭苏汉,周江伟,詹华伟,蓝昭军,桂林(通讯作者), 湖南农业科学, 2023(10):7-10,25
[9] 基于“睾酮的合成与分泌”的立体教具的研制[J]. 徐彪雄,桂林(通讯作者),邓慧欣,戴钰苑,李强,王小兰. 生物学通报, 2023,58(9):57-60
[10] 基于线粒体 COI 基因的 DNA 条形码在光唇鱼属鱼类系统分类中的应用[J]. 李强,黄文炜,彭苏汉,周江伟,詹华伟,张钰莹,蓝昭军,李文俊,桂林(通讯作者). 安徽农学通报, 2023,(16):51-55
[11] 自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教具教学应用[J] . 古芯莹,郑淳坚,李凯鸿,黄嘉慧,桂林(通讯作者). 中学生物教学, 2023(18):61-63(北大核心)
[12] 炔诺酮暴露下斑马鱼候选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J]. 谭芷晴,桂林,李新昌,王小兰. 生态科学, 2023,42(2):35-42(北大核心)
[13] 化橘红有效成分提取、检测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梁文琳,林泳仪,吴彩霞,朱海燕,杨文康,桂林(通讯作者). 广州化工, 2022,50(4):18-20
[14] 蒸汽温润法对化橘红中柚皮苷含量的影响[J]. 梁文琳,林泳仪,吴彩霞,朱海燕,杨文康,桂林(通讯作者). 广州化工, 2022,50(3):71-73
[15]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珠江和长江水系光倒刺鲃群体遗传变异分析[J]. 李文俊; 李强; 钟良明; 桂林.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52(11): 3121-3129(北大核心)
[16] 基于COI基因的光倒刺鲃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研究[J]. 李文俊; 李强; 韩崇; 李陇旭; 易祖盛; 桂林; 钟良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22): 125-128
[17] 酶解制备小球藻多肽及其抗氧化与稳定性研究[J]. 郑淳坚,郑虹君,陈容,陈紫焱,林锐淇,李凯鸿, 赵腾达,刘金阳; 桂林(通讯作者).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1, 32(6): 1-6(北大核心)
[18] 小球藻食品破壁去腥及稳定性工艺的研究进展[J] 郑淳坚,郑虹君,林锐淇,陈容,陈紫焱,王小兰,桂林(通讯作者).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1,32(7):132-137(北大核心)
[19] Norethindrone causes cellular and hepatic injury in zebrafish by compromising the metabolic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antioxidant defence: Insights from metabolomics[J]. Xiaolan Wang; Zhiqing Tan; Shanduo Chen; Lin Gui; Xinchang Li; Desen Ke; Liping Hou; Jonathan Y.S. Leung. Chemosphere, 2021, 275(JCR 1区)
7. 专利情况:
(1) 发明专利:一种合成性激素-睾酮的立体教具,发明人:桂林,徐彪雄,李强,邓慧欣,徐斯琳,李铱婷,戴钰苑,王亿鸿,叶梓东,黄心妍,李文俊,专利号:ZL202210444726.9,授权日:2024.2.13, 中国
(2) 发明专利:李强、黄文炜、韩崇、桂林、彭苏汉、周江伟、鲁同富、詹华伟、张钰莹、陈锭娴;一种侧条光唇鱼的人工繁育方法;专利号:CN202310445745.8,公开日:2023-10-27,中国
(3) 发明专利:李强、彭苏汉、韩崇、桂林、黄文炜、周江伟、詹华伟、张钰莹、梁巍骞、叶树政、李文俊;一种全年培养淡水轮虫的方法;专利号:CN202310411222.1公开日:2023-09-05,中国
(4) 发明专利:李强; 彭苏汉; 韩崇; 黄文炜; 周江伟; 詹华伟; 叶树政; 张钰莹; 桂林; 刘兰苑;一种光倒刺鲃性别鉴定分子标记及应用;专利号: CN202310387801.7,公开日:2023-08-01,中国
(5) 发明专利:李强; 李文俊; 韩崇; 李陇旭; 易祖盛; 桂林; 钟良明; 陈杰湖; 黄靖传 ; 光倒刺鲃的雄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专利号:ZL 202110867783.3,授权日: 2023-08-08,中国
(6) 发明专利:李强; 李文俊; 韩崇; 李陇旭; 易祖盛; 桂林; 钟良明 ; 一种光倒刺鲃的人工繁育方法, 专利号:ZL 202110872817.8,授权日:2022-12-20, 中国
(7) 发明专利:李强; 李文俊; 韩崇; 李陇旭; 易祖盛; 桂林 ; 一种光倒刺鲃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2021-01-08, 中国, CN202110021258.X
(8) 实用新型:李强; 易祖盛; 桂林; 一种养殖池塘面污清除装置, 2019-10-18, 中国,CN201822183704.3
(9) 发明专利:胡松青; 李琳; 桂林; 陈玲; 张喜梅; 李晓玺; 李冰 ; 一种循环超滤-盐析结晶分离精制卵清溶菌酶的方法, 2011-4-6, 中国, ZL200810219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