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045107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生物)
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点现有导师18人,其中校内导师教授7人,副教授4人,6人拥有博士学位,在学科研究、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果;校外导师6人,都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生物教学教研的骨干、名师。
本学科设有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个教研室;拥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植物学”、市级精品课程“动物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教育部、省、市各级科研、教研项目10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50多篇,教研论文60多篇;主编或参编出版专著、音像教材30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教学奖27项。在指导全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大学生“挑战杯”赛、科普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
在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培养方面,遵循“确立教师良好的素养与风范,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优良、扎实的教育实践能力”,改革课程设计模式,优化课程结构,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把握生物科学和生物学教育学科的发展过程及最新动态,努力开拓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院实验设备、场地及实习基地,有效地保证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生物骨干教师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基础教育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中学生物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科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生物学科教学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培养方式,学员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1.主要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进行授课和指导论文。第一、二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学员所在单位进行;教育实践研究应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开展教学设计、教育调查、案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提交相关的教学教研报告。
2.第二学年下学期除安排一定选修课外,还应开展学位论文工作,作论文开题报告,第三学年上学期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答辩在第三学年下学期进行,期终完成学位授予工作。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员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学员修满规定学分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中学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应具有开拓性。在撰写论文期间,学员应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到校接受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
3.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其中,基础学位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教育实践研究(6学分)。
教育实践研究要求1.实践案例研究(2学分);2.教育观察反思(2学分);3. 教学专题研究(2学分)。
另外,学位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学位论文中期报告2学分。
具体参见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教育实践研究结合学员所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开展教学设计、教育调查、案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安排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实践案例研究:研究自身教学或管理实践,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2.教育观察反思:进行课堂观察或教育活动观察,完成至少10个详细的教育观察报告,并附相应的完整观察视频。
3.教学专题研究:针对本学科、本岗位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5000字的研究报告。
1. 学位论文选题应与生物学科教学的培养目标一致,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或中职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问题。
2.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可采用生物教育、教学或管理的专题研究;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也可以是生物教学或管理的实验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论文撰写必须在较扎实的教育学科与专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应广泛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内外关于所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30条。论文应做到体例结构规范,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阐述准确、清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论文字数应不少于2万字。
3. 学位论文的撰写一般分为收集资料、开题报告、调查或实验、中期检查、论文写作、论文评阅与答辩等环节。学位论文的开题在第四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通过后,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
学位论文完成后要先经导师审阅,合格后方可请校外专家盲审,根据反馈意见应该及时修改论文。
答辩是论文水平的集中呈现,须组成不少于5人的答辩委员会,由校外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过程。。在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1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基础教育学校或中职技术学校的生物学教师或教研人员。研究生参加答辩时要虚心聆听专家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答非所问将可能被视为研究不够深入而不能通过答辩。
研究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所有培养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我校相关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仅要求本学科领域的参考书目,不少于20本)
1.《生物教育心理学》,胡继飞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2. The Origins of Human Nature: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David F. Bjorklund, Anthony D. Pellegrini, APA. 2001)
3、《生物教育展望》,陆建身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生物课程论》,余自强著,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年
5、《新编现代教学论学程》,黄甫全等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6、《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美]加兰.E.艾伦著,田洺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7、《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林崇德主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8、《分子遗传学》,张玉静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9、《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瞿礼嘉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0、《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1、《科学教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贡献》,刘恩山,郭元林,黄晓 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
12、《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谢国文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13、《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徐作英,王重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14、《生物学学习论》,郑鸿霖,邱冈,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15、《大教学论》,[捷]夸美纽斯,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16、《生物学史》,李难主著,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年
17、《生物学思想的发展》,E.迈尔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18、《二十世纪生物学的分子革命》,米歇尔.莫朗热著,昌增倚译,北京科学出版,2002年
19、《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Robert Olby,Routledge London 1990年
20、《分子生物学》,阎隆飞,张玉鳞编著,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21、《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李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2、《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3rded》,Alberts B, Bray D, Lewis Jet al. New York and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Inc.,1994年
23、《生物工艺原理》,贺小贤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24、《Principle ofGeneManipulation》(影印版,6th ed),Primrose Set al,瞿礼嘉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5、《现代生态学》(第三版),戈峰主编,书科学出版社,2008年
26、《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孙儒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7、《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三版),杨士弘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
28、《生物学实验教学与研究 》,郑晓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9、《新编现代教学论学程》,黄甫全等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0、《现代教学设计》,皮连生,刘杰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1、《上课的变革》,刘家访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32、《新理念生物教学技能训练》,崔鸿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33、《生物微格教学》,俞如旺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
34、《生物教育科研概论: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写作》,胡继飞,陈学梅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35、《物种起源》,[英]达尔文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
36、《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教学》等生物学期刊。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教育硕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
|
|
|
|
|
|
|
|
|
|
Research MethodsofEducation
|
|
|
|
|
|
|
|
|
|
|
|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
|
|
|
|
|
|
|
|
|
|
|
|
Research on Biology Curriculum and its Teaching Materials
|
|
|
|
|
|
|
|
|
|
|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Biology Teaching
|
|
|
|
|
|
|
|
|
|
|
Lectures on the Advances of Macro-Biology
|
|
|
|
|
|
|
|
|
|
|
Lectures on the Advances of Micro-Biology
|
|
|
|
|
|
|
|
|
|
|
Organization andDevelopment ofBiological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Activities inPrimary andMiddle school
|
|
|
|
|
|
|
|
|
|
|
Methods ofInvestigation inBiological field
|
|
|
|
|
|
|
|
|
|
|
|
|
Teacher’s Etiquette and Communication Arts
|
|
|
|
|
|
|
|
|
|
|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Art Appreciation
|
|
|
|
|
|
|
|
|
|
|
Biology Teaching and Reform Research
|
|
|
|
|
|
|
|
|
|
|
BiologyTeacherTeachingSkillTrainingin MiddleSchool
|
|
|
|
|
|
|
|
|
|
|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
|
|
|
|
|
|
|
|
|
|
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Skill
|
|
|
|
|
|
|
|
|
|
|
Design andApplication of the Biological Garden
|
|
|
|
|
|
|
|
|
|
|
BiologicalSpecimenMakingTechnolog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ducational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新日期:201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