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全球发病率排名第五、癌症相关死亡率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因缺乏特异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预后不良。2024年11月20日,厦门大学翔安医院,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多家机构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题为NIT2 dampens BRD1 phase separation and restrains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to enhance chemosensitivity in gastric cancer的封面文章,报道腈酰化酶家族成员2 (NIT2) 在胃癌化疗耐药中的关键作用。研究揭示,NIT2通过与含溴结构域的蛋白1(BRD1)相互作用,抑制BRD1/HBO1介导的组蛋白H3K14ac乙酰化和氧化磷酸化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化疗耐药性。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雄军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起始并指导了该项研究。


2024年9月19日,厦门大学翔安医院、广州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ACSL6-activated IL18R1-NF-κB promotes IL18-mediated tumor immune evas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揭示细胞因子IL-18通过ACSL6介导的信号通路促进肝癌免疫逃逸及进展的机制。研究发现,IL-18通过调节ACSL6的磷酸化和细胞膜易位促进IL18R1-IL18RAP受体异二聚体形成,并衔接NF-κB信号蛋白TRAF6和TAK1,最终促进IL-18介导的肝癌免疫逃避和进展。ACSL6的这一功能独立于其代谢酶活性,促进了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细胞的募集及肿瘤细胞增殖迁移;抑制ACSL6活性或磷酸化显著增强抗PD-1治疗的效果,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靶点。王雄军教授作为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指导完成了本项研究。

此外,2024年7月15日,来自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广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TRIM65/NF2/YAP1 Signaling Coordinately Orchestrates Metabolic and Immune Advantag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揭示TRIM65/NF2/YAP1在肝癌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经O-GlcN酰化TRIM65通过O-GlcNAc转移酶修饰的TRIM65(TRIM65)E3泛素蛋白连接酶在肝癌中高表达,促进代谢重塑,促进尿嘧啶代谢和棕榈酸相关产物的积累,推动肝癌的进展。在机制上,研究表明TRIM65介导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K44残基泛素化,NF2是经典Hippo信号传导上游的关键蛋白。加速的NF2降解抑制yes相关蛋白1磷酸化,诱导相关代谢酶转录的异常激活,并协调代谢和免疫优势。这一机制强调了TRIM65作为肝癌治疗潜在靶点的临床应用前景。王雄军教授作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在研究设计与理论完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TRIM65在HCC中被OGT 上调(图源自Advanced Science)
这些研究成果阐明了代谢和免疫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机制,提出了NIT2、ACSL6及TRIM65为靶点的精准治疗策略,为提高胃癌和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了新思路,为相关临床治疗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王雄军教授长期从事消化道及泌尿系统肿瘤的代谢重塑与耐药,代谢产物调控的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研究,在肿瘤代谢领域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目前,在该领域以通讯身份在发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Cell Research》,《Hepat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EMBO journal》两篇和《Advanced Science》两篇等权威杂志发表30余篇论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广州市重点项目等。
王雄军教授团队目前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博士后共12名,覆盖消化道肿瘤的代谢与免疫调控研究、重要脏器的衰老和纤维化研究,同时打通了分子机制研究到应用转化所需的途径,热忱欢迎具有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熟悉生化分子实验的朋友加盟;欢迎临床的朋友带着临床科学问题,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欢迎圈中朋辈来指导合作。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o8333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p0719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40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