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我院硕士研究生张明清等人在渔业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发表高水平论文

2022年08月16日 

 


        2022813日,Elsevier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在线发表了我院2021届硕士研究生(我院2018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张明清、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张翠萍(20届)、詹漫君(21届)、杨金霖(21届)、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李雯(18级)、朱雅婷(19级)等学生共同完成的研究论文“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fish of four mariculture systems”,该论文以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张明清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舒琥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1Top期刊,影响因子为IF=9.9882022年),这是小组继在一区TOP期刊《Aquaculture》发表“Effects of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nd cultured species: A case study of four mariculture systems”论文后的第二篇高水平论文。

   

1 多营养级复合水产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在满足世界日益增长的鱼类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破坏等影响。此外,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水产养殖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舒琥教授团队以华南地区常见养殖品种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 lanceol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混养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异枝江蓠(Gracilaria bailinae),构建四种传统养殖和多营养级复合水产养殖(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IMTA)模式。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和Real-time qPCR技术揭示了养殖水体和虎龙杂交斑机体细菌群落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的组成特征;通过对养殖水体水质和虎龙杂交斑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对比了不同养殖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细菌群落与ARGsMGEs、水质指标、虎龙杂交斑生理指标之间的共现模式。结果表明,“虎龙杂交斑-异枝江蓠”IMTA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可以显著改善养殖水质、增强石斑鱼的生长和免疫性能、降低养殖水体和石斑鱼机体ARGs的相对丰度。本研究丰富了海水养殖业微生物生态学知识,为海水养殖微环境的调控与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促进海水养殖优质高效、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图1)。

本研究得到“石斑鱼繁育及池塘养殖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研究(SDYY-2018-10)”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CAMC-2018F)”广东大亚湾重要海洋经济动物种质资源库建设(2019B030316022)”河口典型渔业种群退化机理和修复机制(2019B1515120064)”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2.119934